鄄城鲁锦:千年织就的艺术华章与文化传承

发布时间:2025-03-05 13:38:26     浏览:

在鲁西南的广袤大地上,山东省鄄城县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”鲁锦宛如熠熠生辉的瑰宝,散发着独有的绮丽华光。它绝非仅是寻常的传统织物,更是一部镌刻着悠悠岁月、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与真挚情感的鲜活“典籍”。即便历经千年时光的洗礼与磨砺,依旧熠熠生辉。 

鲁锦的织造历史源远流长,可追溯至元明时期。彼时,随着棉花在黄河流域的广泛种植,心灵手巧的鲁西南人民巧妙地将传统的葛、麻、丝织绣工艺融入棉纺之中,从而孕育出了鲁西南棉锦,也就是如今鲁锦的雏形。那时的鲁锦,工艺相对质朴,花色也较为单一,但却饱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,成为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20世纪60年代以来,陪嫁鲁锦习俗的延续,极大的丰富了鲁锦的花色品种。

工艺之美:72道工序的匠心独韵

鄄城鲁锦传承人刘爱玉介绍,鄄城鲁锦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,从最初的采棉纺线到最终的上机织布,需要历经纺线、染线、纯线、经线、闯杼、刷线、掏缯、吊机子、织布等多达72道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织锦人的心血与智慧,且全部采用纯手工工艺,这也使得每一匹鲁锦都独一无二,散发着温暖的人文气息。

在织造工具上,鄄城鲁锦几乎全依赖木制工具,结构虽简单,却在织锦人的手中衍生出了无数精妙绝伦的作品。其中,掏缯是织锦过程中的关键工序,缯的数量越多,织口的变化就越丰富,织物所呈现出的纹样也就越发多姿多彩。手工织造的鲁锦通过提花、打花、坎花、包花等技艺,充分展现了手织鲁锦的独特肌理和艺术魅力。

 鄄城鲁锦:千年织就的艺术华章与文化传承(图1)

鄄城鲁锦的图案意境通过各种色线交织而成的几何形来体现,而非具体的事物形象。这些抽象图案通过平行、重复、连续、间隔、对比等巧妙变化,形成了特有的节奏与韵律,反映生活的方式曲折而间接,却更具艺术感染力。从最初简单的斜纹、条纹、方格纹,到后来复杂精美的枣花纹、水纹、合斗纹、猫眼纹、猫蹄纹等,鲁锦纹样的发展,见证了无数鄄城织锦人的创新与传承。

“在色彩运用上,鄄城鲁锦大胆奔放。”刘爱玉说,“常用大红、桃红、湖蓝、靛青、绿、黑、黄、棕、白等颜色,色彩对比强烈,风格鲜艳亮丽,体现出鲁西南人民豪放爽直的性格特点。”

传承与保护:让鲁锦文化生生不息

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鄄城鲁锦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至关重要。1995年,中国鲁锦博物馆在鄄城成立,为鲁锦制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平台。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鲁锦实物和资料,让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鲁锦的魅力与历史。

2005,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被山东省旅游局确定为“山东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”,致力于鲁锦织造技艺的保护与传承。该公司积极探索创新,将传统鲁锦与现代设计相结合,开发出了服装、家纺、箱包、饰品等多种精美的织锦产品,不仅满足了现代消费者的需求,也让鲁锦重新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
“鄄城县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、开展非遗传承培训等方式,积极推广鲁锦文化,培养新一代的鲁锦传承人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鲁锦织造技艺,为这一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。”鄄城县中国鲁锦博物馆馆长路维民说。

时代新篇:鲁锦的创新与发展

在新时代的浪潮下,鄄城鲁锦并未固步自封,而是敢于创新,寻求新的发展机遇。2018年,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倾心制作的鲁锦香囊,作为上合峰会请柬的重要组成部分,“请”来各成员国元首,在国际上大放异彩。

此后,鄄城县鲁锦工艺品有限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引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,将鲁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,推出了一系列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。该公司还将鲁锦图案运用到时装设计中,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时尚服饰;开发以鲁锦为原材料的时尚箱包、床上用品、围巾、桌旗、靠枕、壁挂等,让鲁锦“飞入”更多寻常百姓家。

 鄄城鲁锦:千年织就的艺术华章与文化传承(图2)

在2024年山东省“省长杯”工业设计大赛上,鄄城精一坊手织“抬花轿挂牡丹鲁锦桌旗”获得铜奖,这也是山东手织鲁锦产品在本次大赛上荣获的唯一奖项。同时,鄄城精一坊还借助互联网和电商平台的力量,助力鄄城鲁锦打破了地域限制,将鄄城鲁锦推向了全国乃至全球市场。

“通过线上销售和直播带货等方式,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爱上鲁锦,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。”路维民说,“同时,鲁锦文化也通过网络传播,吸引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。”(刘永霞)

责编:苑书睿、邢曼华